2002年原住民部落部落訪查計畫-桃園縣復興鄉

  • 2009-10-06
  • 2972

主旨

1、本基金會2002年七月初創成立,組成人員為一群熱愛鄉土,並且位居各界專職的有識之士。


2、基於本會業務推展之需要,擬定一系列「部落訪查」計畫,促使組成人員訪查各部落現狀的文化生態,同時與部落耆老面對面溝通,進而更深入了解原住民族的歷史文化及其變遷。


3、透過「部落訪查」的溝通與了解,確立本基金會未來業務執行理念,冀能發揮本基金會功效,落實且有助於原住民文化之中。


說明:


1、過去族群活動深受地理空間的區隔影響,而各自發展出略有差異的生態環境。因此本次訪查部落以二天一夜的時間,尋訪大漢溪上游區域的泰雅族。


2、透過族中耆老黃榮泉先生的帶領與介紹之下,一窺日治人類學家稱為角板山「大嵙崁」群Tayan支族的過去與現在,包括部落遷移、水庫建造、保留地問題、觀光開發等等。


3、參觀大漢溪流域的族群相交容地點-大溪老街。



地點介紹:


大溪早期的主要經濟是煤礦、樟樹。漢人昔稱為「大姑陷」,其音譯源自於平埔族人(凱達格蘭族霄裡社)稱大漢溪為「takoham」,意為「大水」。據『淡水廳志』記載,因「陷」字不吉祥,且位於河崁之地,故書寫為「大姑崁」。同治5年(1866)地方士紳李騰芳中科舉,遂更易「姑」字為「嵙」字,改名為「大嵙崁」。日治時期在此設置「大嵙崁」支廳,大正9年(1920)改名為「大溪」街役場,「大溪」之名逐沿用到現在。日本學者將居住在此流域的泰雅族人稱為「大嵙崁」群。